|

美丽的中大校园。记者顾展旭摄
交响乐代替庆祝会名家讲座凸显学术味 160多项活动新意迭出呈现“新常态”
11月12日是中山大学校庆日,该校已开始庆祝活动。记者注意到,中大校庆特别之处是将主题定为“学术与校友”,其中特别提到,要平等对待每一位校友。此外,不开庆祝大会而代之以交响音乐会,未邀请领导而更注重欢迎校友回家。90对新老校友伉俪婚礼庆典、校友嘉年华、一系列高端学术讲座……在迎来90周年华诞之际,中大如此安排校庆活动,可以说呈现出一种“新常态”。
文/记者徐静、申卉通讯员王丽霞、刘嘉、蔡珊珊、金凤
明天,中山大学将举行90对新老校友伉俪婚礼庆典和校园巡游,未来几天4个校区还有校友嘉年华活动。中山大学90年校庆以“学术与校友”为主题,在高校中,这二者并不鲜见,但却是中大史上首次明确以此为主题。参与90周年校庆筹备的中大常务副书记、副校长陈春声告诉记者,近一年前校庆筹备工作启动的时候,学校就决定90周年校庆要简朴而隆重,要别开生面,强调“学术与校友”的主题,是力求回归大学的本质:培养人才、教书育人。
康乐园草坪奏响交响乐
学生乐团演奏校友作品
中大的校庆活动,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展开。最为特别的是,校庆当天不办庆祝大会,代之以在康乐园中区草坪举行的交响音乐会。音乐会演奏不同历史时期中山大学校友的作品,演奏者是广州中山大学学生管弦乐队和台湾高雄中山大学学生乐团,还有教工、学生、校友组成的合唱团。
事实上,中山大学有着悠远的音乐传统,包括冼星海、马思聪、黄友棣、卢家炽、陈小奇在内的多位音乐人都是中大的校友,中国大陆校园音乐的发源地也在康乐园,现场演奏的曲目都出自这些校友之手。
记者获悉,交响音乐会将通过纯音乐的方式再现学校的历史,没有语言、不用图像、省却报幕,也不准备介绍出席的嘉宾。“我们相信音乐的力量,希望用音乐感动听众,让师生、校友在南国秋夜干干净净的音乐环境中,静思中大的过去且祈福学校的未来。希望大家听着这些带着历史感的曲子,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发展是与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的。”陈春声介绍。
中大校方表示,开庆祝大会也是一种好的礼仪形式,中大并不是认为开会不好,只是在校庆90年时用了新的方式。据悉,以交响音乐会的方式,由学生乐团演奏校友作品,在全世界大学的校庆中,可能是比较少见的。
活动围绕“学术与校友”
丘成桐莫言将作演讲
除去音乐会,同时让中大师生乐见的,应是能聆听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对校庆主题中“学术”的强调,尤为明显地体现在“逸仙名家论坛”的系列学术讲座,讲座邀请包括Robert Merton、丁肇中、丘成桐、莫言等国内外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著名学者作演讲。“希望借助校庆,能让学生面前有活生生的顶尖学者作为人生的榜样,这也是体现"大学是思想活着的证明"。”陈春声说。
中山大学更多的校庆活动也在围绕校友展开。校庆期间,将举行全球校友会会长论坛,他们代表全球160多个校友会。此外,校友音乐作品及校园歌曲演唱会、“感动中大”校友人物评选、“我在中大遇见你”校友伉俪图片展、“校园师生情”征集活动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校友。在各个学院,类似的活动将陆续呈现,全校合计活动有160多项。校庆活动也带有更多的文化韵味,如校友音乐作品及校园歌曲演唱会、国际文化节等。
陈春声表示,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阶段,以“学术和校友”为校庆主题,是想减少形式主义的安排和应酬,让校庆活动回归大学本质,这也是培养人才和发展学术的需要。同时,校庆是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好契机,学校希望通过校庆活动重新总结学校的事业发展和学术发展,明确学术发展的方向。
有人认为,校庆活动印象深刻而感人至深的画面,恰是普普通通校友们的重聚、叙旧与交流。让校庆回归大学的学术本分,充满温情地对待每一位校友,让他们回到年轻的求学年代,没有功利地相聚相亲,这正是校庆时校友回校的最大动力。
主题:“学术与校友”
“减少形式主义的安排和应酬,让校庆回归大学本质”
中大校庆
“新常态”
不开庆祝大会
不办校庆晚会
不请领导致辞题字
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注重品质和内涵
回归学术本分
平等对待、尊重每位校友
培养捐款理念特别是小额募捐
反思过往,为将来发展凝聚共识
赋予校庆更多新内涵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校庆等重要活动都会邀请重要领导、嘉宾致辞,成功校友捐赠,在校学生才艺展示,举办校庆晚会甚至邀请大牌明星。校庆很热闹,但显而易见的是,意义变得模糊不清。
前年底,星海音乐学院55周年校庆时,不请领导、不征题词、不做广告、不发告示、不摆鲜花、不铺红毯的“六不校庆”曾带来校庆新风。但有人认为,这是校庆形式变化的开始,但还不能说已成为常态。记者梳理近一年来国内高校举行的校庆活动发现,大学校庆被赋予更多的新内涵,强调回归大学的本质,似乎已是常态。
“我希望大学不要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搞各种大庆,然后告诉来宾,我们现在需要你掏钱支持。”牛津大学历史学专家威廉·怀特曾表示,牛津大学如果选择办校庆,是因为需要把目光投向下一步,而不是单纯地筹钱。知名教育专家熊丙奇曾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加150周年校庆活动,该校的校庆主题就是“反思”—如何继续走在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有专家认为,校庆的意义在于,可以利用这一时机,梳理学校发展现状、汇聚学校发展有利因素,并描绘学校发展蓝图、规划学校未来发展;同时凝聚校友力量、振奋师生精神。
在这个意义上,中山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同时,校庆活动也更具“国际范”。记者注意到,全世界的大学做校庆活动,都在关注学术和校友,现在中大考虑的也是回归到大学的本质来进行校庆安排。
2010年,剑桥大学举行800年校庆,虽然也有诸多高水平的讲座,但带给人最深印象的还是与艺术有关。他们在康河沿岸的建筑上演灯光秀,把剑桥著名学者和历史事件用灯光投在射墙上。文化创意与校庆相结合,在这点上,剑桥大学与中山大学不谋而合。
2011年1月7日是麻省理工学院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日,学校举办持续长达150天的活动,向以往对学校做出贡献的人致敬。麻省理工大学依然表示,校庆活动的重点不仅在于“庆祝”,更旨在“反思”,即让所有校庆参与者思考,如何进一步走在学术的前沿,并为当下世界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