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求职一马平川,为了在职场中立于不败,越来越多人加入了考证大军。庞大的考证大军里,除了成人自考、从业资格,执业资格证、专业技能证,各种必须的证和各种奇葩的证大量涌现出来。许多考霸们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多才多艺,只是为了保住或选择一个更理想的饭碗。
“考证热”似乎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前不久有“考证狂人”孙梦涛大学四年获得65个证书,相信他其实并不是最多的证书的。笔者当年在校时也考过不少证书,可如今工作后发现,当初挑灯夜读、废寝忘食考来的证,统统压箱底了。真正用得上的极少。
证书到底有不用?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比如说保险行业要有从业资格证,证券要有从业资格证,医生律师要从业资格证,这些都很容易接受,毕竟专业性比较强。但是餐厅服务员也要考个证,这个有点接受不了。更多的可能是绑定了利益。 同样是考证,广州日报近日报道的黄佳的考证故事还算励志,他目标明确,通过不断地努力考证保住了自己“理想的饭碗”。而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考证的初衷,是为了“多个证多条路”“证多不压身”。“考证热”的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的求职焦虑,就如黄佳所说的,“缺乏职场安全感”。但他们其实没有明白,我们其实差的不是证,是要在本职本岗的刻苦钻研,并不断进步。有不有证并不代表任何问题。
不可否认,有的证书代表着职业准入门槛,含金量高,人们需要用这些证去敲开理想工作的大门,但像“餐厅服务员”证书这样的奇葩证书,考来有何意义?很多人在尚未明确自身的职业规划和目标时,盲目地考取各种证书,把证书当成工作的敲门砖,反而忽略了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是本末倒置。而且,盲目考证不仅浪费钱财、精力、社会资源,还会导致人才评价和培养方式的畸形。
近几年来,国务院已连续取消多项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认证,以肃清职业资格考试太多、证书狂热的乱象。唯有建立起科学的国家职业资格体系,更多的职位才能不用“持证上岗”,鱼龙混杂的培训机构才能无生存土壤,这也使相关企业更新人才管理理念,人才的竞争更具活力。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真正放下证书背后的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