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职场调查: 尽管我国法律禁止就业性别歧视,但在实际中,这道无形的门槛一直存在,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前的女性就业情况如何?是否真的存在因生育问题衍生出“新”的就业性别歧视?其实不敢说都是,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是这样的。他们普遍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了。人力主管自曝内:能招单身的,不招已婚的,能招应届女生,不招往届的,能招已生二孩的,不招刚完生一孩的女性。总之,一个逻辑是这样的,刚毕业的应届生,通常结婚、怀孕、生小孩一般也得三、五年,生完一孩再过两三年,又有再次生小孩的需求。然而一个骨干员工是不可能突然就因为生小孩就离开一段这么长的时间的。而有孩妈妈,不管是一个还是两个小孩,普遍会被认为“没有精力工作”。尤其家里没有老人照顾的就更加没法安心工作了。看到这个满满的心碎呀。所以女生大多喜欢找国企,学校的工作。一是稳定二是假多不用加班。
职场女性被贴上多个标签:
最受欢迎的的女性就业者标签:本地户口,应届生、单身,聪明玲俐,身体健康,阳光,有主见。
解读:离家近,刚毕业对职业充满*情与幻想,有主见的独立性通常不会过早结婚生子。而且就算真的生小孩早,家里有老人照顾会让女
性职业者更安心,能有更好的睡眠,更更流沛的精力。一个良好的身体可以保证女性职业者不会三天两头请各种病假。
最难就业的女性就业者标签:已婚未育,外地户口,年龄27-30岁,性格温和。
解读:随时都可能生小孩,也可能上班就是为了生小孩时有生育险可以领。试想一个刚入职不到一年,可能更成为一个熟手就请假了,对
单位是多大的损失。性格温和可能更倾向于牺牲职业照顾家庭,外地户口本身就存在着不稳定性,随时可能承受不了高房价就回老家了。
在二孩政策出台后,就算老板不提出女生员工要什么标准。但部门经理反馈回来的信息多了,公司HR就对公司的现状心领神会,尽管公司领导层不会明说,但HR已经明白招聘标准:一般的未婚女性不招,一般的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不招,已经生育二孩的女性可以考虑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女性有能力或者家庭背景、人脉资源都不错,不管结婚与否、生孩子与否,公司都会录用。流水线外的工作岗位,除非是能力特别出众或者家里关系背景是公司需要的,一般女性不在考虑范围内”。
企业有自己的难处: 坦诚点说,也不能说企业有多坏,毕竟企业不是慈善机构。如果你开一个公司,遇到过这样的员工:入职之后3个月发婚礼请柬;再过两个月发邮件称已经怀孕,医生建议静养;产假结束后不久发孩子周岁请柬;入职后第三年发邮件说,怀了二孩。在公司里,这名员工给人的感觉就是,同事在不断给红包,但在公司基本看不见她。很多时候HR也很无奈。一方面,不应该也不想歧视女性,而且很HR本身自己就是女性;另一方面,业务部门面对因怀孕、生孩子、休产假导致的人手不足也是真心很烦恼。 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大体算下来,这个家庭的女性可能会在生孩子这件事上花5年时间。那么仔细算算,怀孕、生产、哺乳……在5年时间内,这名女性有三年半的时间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也就是说,一名雇主雇佣了这名女性,在5年时间里,付给这名女性百分之百的薪水,却只能得到百分之七十左右的生产回报,甚至更低。 其实,这不仅仅是歧视或者不歧视女性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实上的差异。作公司,每天面临的压力太大了,分分钟都有可能倒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如果对女员工特别关怀,比如给很长的产假,缴齐各种保险,找人顶替她们的工作,等她们回来时,还要创造条件让她们顺利重返职场,这公司来说,要求有点太高。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企业确实会倾向于不招女性。因为确实有女性故意占便宜,比如一过试用期就怀孕,一怀孕就请长期病假等。所以,HR要确保不会招进这样的人,否则就是失职。那么,HR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当然会倾向于对自己比较安全的选择。大龄未婚女青年、已婚生一孩女性,HR其实很害怕遇到这两类求职女性。在有选择的情况下,HR会避开这两类求职女性,因为风险级别最高”。
考虑到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在招聘时大多不会明目张胆地提出“只招男性”的要求,性别要求往往成为一个“隐性门槛”。一些公司采取“女性简历看都不看”的筛选方法,让不少女性求职者“躺枪”。更有甚者,部分公司故意将已怀孕员工调整到条件恶劣的岗位,迫使其主动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