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留置场所使用上,我们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确定留置场所。在留置方式上,加强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探索了先刑拘后留置、因漏罪押回已决犯留置。在解除留置转逮捕阶段,会同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同时办理,实现了无缝衔接。此外,我们还制定《调查措施使用规范》,重点对使用留置措施的审批、执行、安全监管予以规范。
--------------------------------------------------------------------------------
我们坚持干部交叉配备、做到每个部门都有纪委和检察院转隶的干部。突出人岗相适、人尽其用,把具有不同工作经历和才能的干部,对口配备到相应职能部门。此外,我们立足干部成长成才的特点,制定转隶干部转正定级、职务晋升具体办法,既保证工资待遇不变,又实现政治待遇提升。
--------------------------------------------------------------------------------
针对两支队伍原有工资待遇和职务晋升方式有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我们明确转隶人员待遇不变,检察官员额制度继续执行,给全体转隶干部吃下了“定心丸”。与此同时,政法委和检察院也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服从、支持、配合改革。
--------------------------------------------------------------------------------
全市从检察机关共划转编制971名,实际转隶772人,其中市本级229人,与市纪委原有人数相当,涉及到市检察院和四个分检察院。
--------------------------------------------------------------------------------
从数字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8686人次,同比增长51.8%;追回在逃人员31名,是2016年的2倍,取得重大突破;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留置57人,移送检察机关41人,法院完成宣判8人,案均64.3天,同比缩短14.4天。
--------------------------------------------------------------------------------
--------------------------------------------------------------------------------
全文阅读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线访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张硕辅做客在线访谈,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相关话题与各位网友展开交流,欢迎您!
张硕辅: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主持人:在访谈正式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短片。
解说:11月16日,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管委会党委实施改组问责案例,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引以为戒,深刻汲取教训,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责任。
主持人:通过短片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市委坚定不移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的决心和信心。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面,北京市具体是如何做的,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硕辅:11月16日,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通报了经中央批准北京市委对北京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管委会党委进行改组的决定。对一级党委进行改组,是最严厉的问责手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的第一例,就全国来说也是极为罕见的,充分表明了市委坚决维护党的纪律、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坚定决心,起到了显著震慑效果。 应该说,这起改组案例是北京市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的一个缩影。北京市受领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以来,坚持把统一思想放在首位,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市委把试点工作列为改革“一号工程”,市区两级都是由书记担任“施工队长”,蔡奇书记曾生动指出,市委书记要当好“施工队长”,各区委书记要当好“施工小队长”。我们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首善标准,坚决按照中央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积极坚定、审慎稳妥精心组织施工,经过准备成立、转隶组建、融合磨合三个阶段,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从数字来看,今年以来,北京市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8686人次,同比增长51.8%;追回在逃人员31名,是2016年的2倍,取得重大突破;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留置57人,移送检察机关41人,法院完成宣判8人,案均64.3天,同比缩短14.4天。试点以来,市区两级党委对反腐败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党委书记批准立案及纪律处分件次明显增长,问责数量大幅提升,释放出执纪必严的强烈信号,改革成效正在进一步显现。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试点工作经历了转隶组建这个阶段,请问在转隶这个关键环节上,北京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张硕辅:赵乐际同志在全国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握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抓好转隶,确保过渡期各项工作有机衔接。北京改革试点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转隶这个关键环节的重要性,在改革工作中,全市从检察机关共划转编制971名,实际转隶772人,其中市本级229人,与市纪委原有人数相当,涉及到市检察院和四个分检察院。涉及改革的各单位和全体干部,坚决听从党的统一指挥,各项工作按照要求准点到位,实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工作中,我们着力强化了“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摸清转隶家底。转隶前,我们制定转隶工作方案,及时冻结单位人员编制,暂停人事调整,并拉出组织机构、职能职责、人员编制、法规政策、资产设备和关注问题等“六类清单”,建立转隶台账,确保了人员转隶、机构调整、工作衔接一步到位。 二是注重各方协调联动。转隶过程中,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把握时间节点,密切协同。其中,人大做好监委主任、副主任、委员选举任命工作;组织部门做好监委领导班子组建配备;编制部门做好划转职能编制、核定机构编制、调整派驻机构等工作;财政部门健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监察委员会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是注重解除后顾之忧。针对两支队伍原有工资待遇和职务晋升方式有较大差异的实际情况,我们明确转隶人员待遇不变,检察官员额制度继续执行,给全体转隶干部吃下了“定心丸”。与此同时,政法委和检察院也积极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引导他们自觉服从、支持、配合改革。 四是注重把握动态平衡。为保障转隶顺利进行,我们专门设置了过渡期,坚持老事老办法、新事新办法,对已立案、尚未办结的案件按原有工作程序继续办理,新立案报纪委监委批准。纪委和检察院共同做好职务犯罪案件的办理、线索清理和移交工作,实现了平稳过渡。
主持人:转隶涉及人数多、程序复杂,机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纪委监委在机构设置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