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普通本科大学生,应届毕业参加省考,一次上岸,目前刚刚转正。对于公务员考试我觉得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寻找合适的方法,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二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积累摸索足够的知识点,等待质的变化。
一笔试准备阶段: 1、行测题量积累战术
行测最重要的是保持熟练的题感,做到答题快且正答率高。练习行测时,我先分专题刷题,再套题练习。准备一本错题本、一本笔记本,每天进行归纳、总结,寻找自己的技巧。 行测分为常识、言语理解、判断推理、数量与资料分析,我个人认为最好拿分的是言语理解、判断推理与资料分析。 言语理解需仔细分析,认真比较。 碰到不清晰的词语一定要查清楚,然后把相近的词语放在一起分析,练习一种思维,寻找切入点。例如区分“营利”、“盈利”与“赢利”三个词,首先从词性分析,“营利”与“赢利”都是动词,强调动作,而“盈利”是名词。
然后再从词义的结果来分析,“营利”就是“谋利”,以赚钱为目的,未必赚到钱;“赢利”指的是赚到了钱,可能亏本,也可能盈余;“盈利”指扣除成本,还赚到了钱。针对存疑的题目,我都会进行延伸分析,并且专门进行记录。
判断推理需梳理逻辑,多开脑洞。 做判断推理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意识,答题时候注意标记题干重点线索,有时候从选项反推题干可以提高答题效率。我最有心得的是图形推理,除了常规的一些规律之外,有些题目会反常规而设置,所以在平常练习中我侧重练习难度较大的江浙图推题,多开开脑洞,从而较为轻松应对国联考的图推题。
资料分析需耐心计算,善用排除。
资料分析中的数学计算大多为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难度较大的也有一些公式可以套用。需注意的问题就跟数学计算中需关注的细节一样,小数点不能漏、符号不能丢、抄行不要掉数字,还可以善用排除法,减少计算量。
常识需日常积累,举一反三。 常识部分相当于生活百科全书,只能在日常注意积累,积累要注意举一反三,根据往年的考题来推测出题者的用意。
例如我2016年参加联考时有一道题是问我国最新导弹系列名字,看到题目时,作为军事白痴的我很自信选择了正确答案。准备考试时候我做过有一道关于装甲兵、步兵武器的国考题,于是在观看阅兵式时,我专门留意了武器介绍。
还有一道国考题考了京沪铁路沿线经过的景点 然后我就去查了最美高铁合福高铁景点 ,虽然没有考到,但是我就是想说要有这种举一反三的思路, 因为常识真的无边无际,你只能依靠日常的积累来提升。
数量关系需模型归类,保证正答率。 题目都是一些中下难度的应用题,但是我一般是最后做数量,留给计算的时间已经很少了,所以就一定要提高准确度,保证做一题对一题。
在平常要进行模型归类,针对同类题目进行挖深研究,如错位组合、剪绳模型、溶液问题、速度路程等都有固定的切入点与计算公式,通过日常积累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答率。
2、申论反复琢磨练习
申论答题最重要的是要懂得从材料中提取答案。特别是小题要仔细从材料中找答案,从文中抓出关键词,再用通顺简练的语言进行提炼扩充。大作文的中心论点也是要从文中提取,抓住主题,再展开论证。
答题顺序: 我会粗读一篇所有材料,再看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去细读材料,在阅读过程中标记关键词句,确保不遗落。
练习准备: 一是要先了解题型,分块研究特点,摸清答题要点;
二是套题练习,一定要有耐心去坚持练题,隔两三天就要练习一套题,提高读题速度等;
三是不断修改答案,一道题、一套题都要反复练习,然后不断修改自己的答案。许多参考答案未必就是最好的,一定要重复练不断改,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答案。
积累过程: 每一份申论材料都要通读精读,积累文中的规范用语,充实自己的词库。
推荐半月谈、人民日报评论、正午30分作为平日阅读素材,学习看待事情的思路与表达方式。在作文写作中,语言要凝练,多用四字成语,采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方式,增加文章的情感。
申论材料一般是最新社会热点,笔试过程中好好准备申论,在面试中的综合分析,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应急应变都可以用到。
二 面试准备阶段: 1、外势条件
面试是面对面的一个交流,第一印象在面试环节中是很重要的。
表情动作:练习过程可以自己对着镜子或者是录像,再根据录像调整面部表情还有小动作,调整微笑,制造与考官的交流感,练习到后期可以找一些长辈或者是有经验的朋友进模拟;
语速语气:答题流畅,语气自然是面试高分要求之一。我答题时候会录音,听录音感受自己的语气语速,据此反复修改,很容易自我矫正不足之处。我语速超快,在考场时,我在草稿纸上写了两个慢字!那天语速控制下来并且考官跟我眼神交流也很多,如果也是快语速的朋友在备考过程平常讲话就慢慢讲,注意抑扬顿挫。
2、答题内容
很多人都说外势条件到了就好,内容不重要,可是我个人觉得内容很重要,内容好你自己不会紧张,内容好考官跟你交流会多,内容好才有分差。
答题方向:面试要求的是你能自圆其说,有自己的想法、见解。我答题是简单粗暴切题,直击内容,一开始是没内容说显得答题时间短,后来分析多了,答的细致了,就显得很充实。当天,我从进场到离开考室正好20分钟,思考3分钟多,答题12分钟,几乎不讲套话,全是干货。
积累要点:练习过程注意做笔记,积累自己的答题库。关于社会现象类,我会进行分类,然后找共性,再搜索一些其他类似热点进行补充。
作为应届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与积累有很多的不足,我面试答题的论点大部分是来自申论材料与新闻评论。我上文也说了认真运用申论材料很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明:2016年有一题面试题,讨论的是:行人不过天桥选择横穿马路,看到这个我们要想到个人文明素质是一方面,相关部门监管制度手段不够也是一方面,还可以由一篇讨论公交站点分布的申论材料延伸出天桥分布的不合理不便民,才导致行人横穿马路,这也是一个可以答的点。
在我准备面试时发现很多申论材料的论点都可用来答题,所以我建议大家笔试时候多练多储备。
答题代入感:不管是组织还是人际交往,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代入感,模拟自己是题中人,真实去解决题中的问题,这种时候就很容易答出有亮点的细节。
作为应届大学生,对于调研宣传表彰的活动题目完全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团学工作来答题,内容会更为丰富,方式也更为新颖,也就会给考官耳目一新的感觉。
3、心态调整
刚刚开始准备面试时候,有可能会出现不知道说什么的恐慌,这时候可以尝试理解一些题目然后复述参考答案,一个题型练个五六道,就会让自己不慌张,慢慢找到答题方向。
面试当天的上场顺序是随机抽取的,不要太在乎抽签顺序,面试当天出现的高分也都不是所谓的好签号,所以抽完签后就安心等待上场。
进入现场时候多少是会有点紧张,我那天第四题出现审题错误,答第四题时候考官明显愣住,我给了个微笑继续答题,考官还是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所以自己的心态一定要放松,战胜自己最重要。
最后想说,既然选择公考,就要有决心和信心,不要去畏惧竞争也不要去害怕失败。
公考是非常公平公正,付出总有收获,希望每一个将要走上这道路的人不要害怕不要犹豫,自信努力,天道酬勤。
|